小米電視2已經正式發(fā)布,目前網絡上對于8bit+FRC與10bit技術有一些異議,那到底8bit+FRC與10bit有什么差異呢?8bit+Hi-FRC又是什么樣的技術?
1. 8 bit + FRC原理上如何與10 bit效果相同. 1 t! B3 w+ v# \# {+ @; a( b( z3 e
原始訊源是10bits色階,僅僅8bits輸出自然會掉色階,但如果增加FRC功能,即通過時間上的混色效應,就能產生出10bits的效果。下圖解釋了這一功能原理,在連續(xù)4個frame的時間里,調整黑白兩色的出現時間比例,觀看者可以得到1/4灰、2/4灰及3/4灰這些中間灰階顯示效果。盡管就單一幀而言是8bits數據量,但面板本身就在動態(tài)刷新數據(相同或者不同的數據),觀看者感知出來的10bits效果才是最真實的顯示規(guī)格。這種這也就是在8bits時,面板廠為達到10bits顯示效果普遍采用的方式。 4 o. O, @& l) @2 v% [+ g+ h2 t
2 u* \6 ~( g4 Q
) f- j) b2 S2 A7 ?" G
' Y; e& Z' O I4 E
2. 眾家面板規(guī)格書上雖描述不同,但實際都是8 bit + FRC 。
面板業(yè)界針對顏色顯示目前有以下幾種寫法,但經確認實際均是8bit + FRC。 1) 10bit(D),1.07B 2) 1.07B(8bit+FRC) 3) 1.07B等
3. Hi-FRC才是重點, 光有10 bit 效果不是最好.
華星光電采用了所謂的Hi-FRC技術,在時序控制器上可以做出4096階的色階圖像處理,然后由這一顆功能強大之TCON(時序控制器)精選出256色階再輸出.我們可以這么認為, 驅動IC不是重點,而是提供給驅動IC更完美色階的時序控制器. 此時再度顯現出華星光電在技術上求實而不是只是在規(guī)格上大作文章之作風. 我們回過頭看看大眾面板廠采用的8bits+FRC方式,即4幀時間上補差后以8bits驅動晶片輸出。當前端 TV SoC給出10bits的細微色階過渡時, 屏的晶片總得做些真實色彩的計算, 計算過程必須用12bits才能避免計算過程掉了色階,但以4幀混合方式實現過渡灰階,也僅僅只能呈現10bits, 而無法完美呈晶片的計算結果, 時不時就會出現掉色現象,因此會有一定概率不能很好地再現原始觀感。
而華星采用的8bits+Hi-FRC技術,不但彌補了這一不足,而且呈現出12bits的顯示效果。通俗地說,8bits+Hi-FRC技術就是改進的8bits+FRC方式,在時間和空間上同時補差。 下面解釋一下如何做到空間補差(Dithering),以相鄰4個像素空間為例,調整黑白兩色空間位置排布比例,觀看者可以得到1/4灰、2/4灰及3/4灰這些中間灰階顯示效果。
4 H8 M6 T* f4 n; N8 B
) N4 ^- _, Y, Q& C; {
華星光電的8bits+Hi-FRC技術將時間補差(FRC)和空間補差(Dithering)有效得結合在一起,通過16幀時間補差和16像素的空間補差完美混合搭配,再搭載8bits驅動晶片輸出,卻能實現了12bits的觀賞效果。如果僅處理4幀時間補差和4像素空間補差,這樣僅能得到10bits效果。下圖以如何將40與39灰階混合成39.75灰階為例,解釋時間補差和空間補差的混合方式。單純空間的不同排列方式,以3個40灰和1個39灰階,可以得到4種方式的39.75灰階,這樣造成的些微雜訊感必須再搭配時間補差加以補償修正。在4種空間補差基礎上,隨著時間改變4種方式的排列順序,同時形成時間狀態(tài)的39.75灰階。 % S, t, D7 N, j2 k2 d+ A
, J) e# W) a- R) J3 x/ \3 y5 a
而華星光電并不滿足于10bits顯示效果,將其擴大到16幀時間補差和16像素空間補差,時間補差改善空間補差解析度下降,空間補差改善時間補差幀色階丟失,兩者完美搭配,功能互補,從而混合出優(yōu)秀的12bits效果。不但沒有丟失掉任何灰階,而且灰階過渡自然平滑,達到8bits+FRC技術和單純10bits所不能企及的極佳顯示效果。 ! |& f7 u( p) d1 ^$ F8 G
3 H) e `' L* K. J5 L- r- K) h
7 u9 z8 S4 B5 P" l$ Y2 r
簡單的講,8bit+FRC技術理論上可以達到與10bit同樣的效果,但還會有時不時掉色的現象,華星光電為了彌補這一不足,在原有8bit+FRC技術基礎上做了進一步升級,即8bit-Hi-FRC技術,利用時間補差(FRC)和空間補差(Dithering)的結合,達到8bits+FRC技術和單純10bits無法企及的效果。
|